[发明专利]基于铜自催化和化学镀铜的印制电路加成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6934.3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6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冯哲圣;程伟;陈金菊;李金彪;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3/18 | 分类号: | H05K3/18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王睿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基于铜自催化和化学镀铜的印制电路加成制备方法,属于印刷电子技术领域。首先将配制的催化墨水打印在基材表面形成催化活性线路图形,然后将带有催化活性线路图形的基材浸入第一步化学镀铜液(含有高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催化 化学 镀铜 印制电路 加成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基于铜自催化和化学镀铜的印制电路加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催化墨水打印在基材表面形成催化活性线路图形;所述催化墨水包括两种:一种是金属银或钯离子型溶液墨水,由金属银或钯的水溶性盐溶液加对溶液粘度和表面张力起调节作用的有机助剂所形成;另一种是金属铜离子型溶液墨水,由金属铜的水溶性盐溶液加对溶液粘度和表面张力起调节作用的有机助剂所形成;采用金属银或钯离子型溶液墨水时,直接将金属银或钯离子型溶液墨水打印在基材表面,并经辐照或加热固化处理将其还原为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银或钯单质,从而形成催化活性线路图形;若采用金属铜离子型溶液墨水时,需另外配制还原剂墨水与之配合使用,将金属铜离子型溶液墨水和还原剂墨水共同打印在基材表面,使两种墨水在基材表面叠加反应,反应所得单质铜形成催化活性线路图形;所述还原剂墨水由硼氢化物溶于强碱水溶液中并加入对溶液粘度和表面张力起调节作用的有机助剂所形成;步骤2:在催化活性线路图形表面进行第一步化学镀形成铜自催化活性层;首先配制第一步化学镀液,所述第一步化学镀液包含0.01~0.1mol/L的铜离子、0.001~0.2mol/L的高
配合剂、0.1~0.3mol/L的甲醛,并采用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11~14;然后将表面具有催化活性线路图形的基材浸入第一步化学镀液,控制第一步化学镀液温度在25~45℃条件下施镀3~8分钟,获得具有铜纳米集群结构的铜自催化活性层;其中所述高
配合剂包括酒石酸钾钠、氨基三乙酸、N,N,N',N'-四羟乙基乙二胺、N,N,N',N'-四羟丙基乙二胺、乙二胺四乙酸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步骤3:在所述铜自催化活性层表面进行第二步化学镀形成目标印制电路;首先配制第二步化学镀液,所述第二步化学镀液包含0.01~0.1mol/L的铜离子、0.1~0.5mol/L的低
配合剂、0.001~0.02mol/L的高
配合剂、0.1~0.3mol/L的甲醛,并采用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12~14;然后将表面具有步骤2所得铜自催化活性层的基材浸入第二步化学镀液,控制第二步化学镀液温度在50~70℃条件下施镀10~30分钟,最终获得铜层厚度超过20微米,电阻率在10-6~10-5Ω·cm之间的目标印制电路;其中所述低
配合剂包括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4693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催化流化床空气净化器
- 下一篇:燃煤锅炉的自动调温控制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