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波管收集极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1075.0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1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何超;王曙光;郭锐;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23/027 | 分类号: | H01J23/027;H01J25/3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波管收集极,本发明行波管收集极采用四级降压结构,包括筒状的外壳、收集极引线柱和四个均与互作用电子注的中心轴线同轴的第一收集极、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第四收集极;所述第一收集极的位置靠近行波管慢波结构、紧随第一收集极后依次设置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和第四收集极,所述收集极之间间隔着收集极介质材料,所述收集极介质材料焊接在外壳上,所述收集极介质材料中留有供收集引线通过的通道,所述四个收集极设置在外壳内,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收集极,能够达到较高的效率,能够满足空间行波管的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波 收集 | ||
【主权项】: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包括筒状的外壳、收集极引线柱和四个均与互作用电子注的中心轴线同轴的第一收集极、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第四收集极;所述收集极引线柱包括收集极引线和绝缘子,所述收集极引线柱设置于外壳的端面上,所述收集极多级依次降压用于收集行波管互作用后的电子注,所述第一收集极的位置靠近行波管慢波结构、紧随第一收集极后依次设置第二收集极、第三收集极和第四收集极,所述四个收集极设置在外壳内,所述收集极之间间隔着收集极介质材料,所述收集极介质材料焊接在外壳上,所述部分收集极介质材料中留有供收集引线通过的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极为中空的筒状腔体,所述第一收集极靠近行波管慢波结构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互作用后电子注通过的通道口,所述通道口径小于互作用后电子注口径,所述第二收集极为筒状腔体,所述第二收集极包括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和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伸入第一收集极的圆筒状腔体内,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通道口,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的口径大于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口径,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与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为直角台阶过渡,所述第二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焊接在第一收集极和第二收集极之间的收集极介质材料上;所述第三收集极为筒状腔体,所述第三收集极包括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和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伸入第二收集极的圆筒状腔体内,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通道口,所述通道口径略大于第二收集极的通道口,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的口径大于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口径,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与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为直角台阶过渡,所述第三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焊接在第二收集极和第三收集极之间的收集极介质材料上;所述第四收集极为筒状腔体,所述第四收集极包括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和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伸入第三收集极的圆筒状腔体内,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轴向端面轴心位置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通道口,所述通道口径略大于第三收集极的通道口,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的口径大于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的口径,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前端部分与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为直角台阶过渡,所述第四收集极的后端部分为封闭端面,所述第四收集极焊接在第三收集极和第四收集极之间的收集极介质材料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3107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