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结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0420.0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5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任敏;李果;宋询奕;顾鸿鸣;吴明进;张鹏;曾智;李泽宏;张金平;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23;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王睿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超结结构的横向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一种超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4和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体区9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厚氧化层12覆盖设置在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4的上表面,所述薄栅氧化层13覆盖设置在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体区9的上表面,所述栅电极2覆盖设置在厚氧化层12和薄栅氧化层13的上表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增大了漂移区4表面的积累层通道面积,可以达到更低的正向导通电阻。本发明尤其适用于超结结构的横向功率器件。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超结功率器件,其元胞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衬底(7)、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辅助耗尽层(14)、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4)、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11)、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体区(9)、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源区(10)、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接触区(8)、源级金属化电极(1)、漏极金属化电极(5)、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材料漏区(6)、薄栅氧层(13)、栅电极(2)、厚氧化层(12)和延伸栅电极(3),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辅助耗尽层(14)设置在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衬底(7)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4)、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11)和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体区(9)相互接触并均设置在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辅助耗尽层(14)的上表面,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4)部分设置在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1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源区(10)和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接触区(8)相互独立设置在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体区(9)中,所述源级金属化电极(1)设置在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接触区(8)和部分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源区(1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材料漏区(6)设置在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4)中远离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体区(9)的一端,所述漏极金属化电极(5)设置在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材料漏区(6)的上表面,所述薄栅氧层(13)设置在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体区(9)的部分上表面,所述栅电极(2)设置在薄栅氧层(13)的上表面,所述厚氧化层(12)设置在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4)的上表面,所述延伸栅电极(3)设置在厚氧化层(12)的上表面且与栅电极(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4)和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体区(9)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厚氧化层(12)覆盖设置在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漂移区(4)的上表面,所述薄栅氧化层(13)覆盖设置在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体区(9)的上表面,所述栅电极(2)覆盖设置在厚氧化层(12)和薄栅氧化层(13)的上表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2042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滤波电路分离式微机保护开关电源插件
- 下一篇:控制电路以及产生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