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内存数据网格的分布式事务保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5370.7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3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涛;钟华;魏峻;王伟;赵鑫;刘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杨学明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面向内存数据网格的分布式事务保障方法,首先是服务节点选定,即在客户端发出事务请求后,内存数据网格首先为该事务选定对应的服务节点;然后事务启动,将服务节点作为事务协调者,利用客户端的源地址和线程ID等信息为标识为该事务请求创建并保存事务上下文和事务ID。接着进入内存数据网格两阶段提交协议的第一阶段,进行数据操作后,进入内存数据网格两阶段提交协议的第二阶段,进行事务提交或事务回滚。本发明采用多个事务协调者,避免单节点瓶颈,并且不需要远程调用第三方事务管理器,可以避免产生额外的通信代价,同时降低事务协调和事务状态维护的代价。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内存 数据 网格 分布式 事务 保障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面向内存数据网格的分布式事务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步骤如下:(1)服务节点选定客户端的每次事务请求被发送给服务器端的某一个节点,并将该节点作为本次事务的服务节点及事务协调者;(2)事务启动在服务节点接收到来自客户端发起的事务启动请求后,事务协调者为该事务创建并保存事务上下文信息以及事务ID信息;(3)数据操作当事务启动后,后续数据操作遵照内存数据网格两阶段提交协议进行,所有的后续数据操作请求首先进行协议第一阶段处理,然后再进入协议第二阶段;协议第一阶段即请求阶段,在该阶段内,事务协调者首先采用服务器端驱动的数据定位方式进行数据定位,确认数据操作的目标数据所在的内存数据网格节点,并将这些节点作为事务参与者,然后事务协调者将数据操作请求转发给事务参与者;事务参与者在接收到来自事务协调者的数据操作请求后,首先尝试封锁相关数据,若封锁数据成功,则以事务操作日志的形式记录数据操作请求的内容,然后向事务协调者确认可以执行数据操作,若封锁数据失败,则告知事务协调者无法执行数据操作;事务协调者判断事务参与者的数据操作请求应答,当出现失败应答时,则进入步骤(5),若所有应答均为成功应答,则进入步骤(4);(4)事务提交在完成所有数据操作请求的处理后,客户端发送事务提交请求;在事务协调者接收到事务提交请求后,进入内存数据网格两阶段提交协议的第二阶段,即提交阶段;事务协调者通知所有事务参与者进行事务提交操作,事务参与者根据事务操作日志信息修改实际数据,然后解除数据封锁并清除日志,接着事务参与者回复确认消息给事务协调者;当所有的事务参与者均确认数据操作执行成功后,事务协调者销毁事务上下文,结束本次事务请求的处理;(5)事务回滚若事务参与者的数据操作无法成功执行,则进入协议第二阶段,并执行事务回滚操作;在事务协调者接收到事务回滚请求后,通知所有事务参与者解除数据封锁,并清除相关事务操作日志,然后事务协调者销毁事务上下文,结束本次事务请求的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1537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