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弧段曲线的压力载荷下的结构拓扑-形状联合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0431.8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5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谷小军;朱继宏;张卫红;孟亮;周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弧段曲线的压力载荷下的结构拓扑-形状联合优化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压力载荷下的结构拓扑-形状协同优化方法实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采用NURBS样条插值来描述压力载荷作用边界曲线段,NURBS曲线控制点为独立于拓扑设计变量的形状设计变量;进行结构拓扑-形状联合优化;优化后将需要数控加工制造的轮廓边界用多弧段曲线代替,对多弧段曲线轮廓进行精细形状优化。这种方法既能够进行压力载荷工况下的拓扑-形状联合优化,又能够使得优化后的结构轮廓为多弧段轮廓,适用于数控加工制造工艺,实用性强。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弧段 曲线 压力 载荷 结构 拓扑 形状 联合 优化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多弧段曲线的压力载荷下的结构拓扑-形状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约束和边界载荷;步骤二、定义压力载荷作用边界的NURBS曲线的控制点,构造NURBS曲线;二维NURBS曲线的具体构造方法是:B ( ξ ) = Σ i = 1 m B i ( ξ ) P i - - - ( 1 ) ]]> 其中,Pi是第i个自由曲线的控制点,Bi(ξ)是以ξ为自然坐标的插值函数,m是控制点的个数,B(ξ)为二维自由曲线的参数化表示;步骤三、定义拓扑-形状联合优化模型:findX=(x1,x2,...,xn),Y=(y1,y2,...ym)minΦ(X,Y)(2)s.t.KU=FG j ( X , Y ) - G ‾ j ≤ 0 , j = 1 , . . . , J ]]> 其中,X为设计域上的形状变量向量;n为形状设计变量个数;Y为设计域上的拓扑变量向量;m为拓扑设计变量个数;Φ(X,Y)为拓扑-形状联合优化的目标函数;K为有限元模型总体刚度矩阵;F为节点等效载荷向量;U为节点整体位移向量;Gj(X,Y)为第j个约束函数;
为第j个约束函数的上限;J为约束的数量;步骤四、将模型进行一次有限元分析;通过优化灵敏度分析,求得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灵敏度,选取梯度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优化结果;步骤五、将优化后的NURBS曲线离散为一系列单独的点,离散后各点的坐标为已知;步骤六、多弧段逼近自由曲线的参数设置;逼近所采用的多弧段形式为双圆弧,逼近算法采用等分逼近,即将上述步骤五中的离散点按照比例等分,每组点采用一条双圆弧拟合,则步骤二中的NURBS曲线就由一系列相切的双圆弧近似表示;平面双圆弧的p阶NURBS表示形式为:C ( u ) = Σ i = 0 4 N i , p ( u ) ω i B i Σ i = 0 4 N i , p ( u ) ω i , 0 ≤ u ≤ 1 - - - ( 3 ) ]]> 其中,Ni,p(u)是由节点矢量
决定的p阶B样条基函数,ωi是相应控制点Bi的权因子;要建立双圆弧就是要求控制顶点Bi,权值ωi(i=0,1,...,4)和节点矢量u;步骤七、采用逼近得到的多弧段的圆弧端点坐标和圆心半径构造多圆弧样条,再以多圆弧样条为形状边界,定义优化模型的设计变量为圆弧曲线的圆心位置和半径,构造形状优化模型:findZ=(z1,z2,...,zk)minΦ(Z)(4)s.t.KU=FG j ( Z ) - G ‾ j ≤ 0 , j = 1 , . . . , J ]]> 其中,Z为设计域上的形状变量向量;k为设计变量个数;Φ(Z)为多弧段形状优化的目标函数;K为有限元模型总体刚度矩阵;F为节点等效载荷向量;U为节点整体位移向量;Gj(Z)为第j个约束函数;
为第j个约束函数的上限;J为约束的数量;步骤八、将模型进行一次有限元分析;通过优化灵敏度分析,求得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灵敏度,选取梯度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优化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34043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