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车制协同控制的高炉上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7364.6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3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怀宇;韩涛;陈雪锋;吴若鸿;钟锐;张志芬;汪俊;罗欢;林冠西;李杰;张琴丽;周致富;饶奇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B5/00 | 分类号: | C21B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琳萍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车制协同控制的高炉上料方法。先确定高炉上料系统车制的矩阵分配机制;再确定高炉上料系统工况约束条件,并对其各项参数进行初始化,通过对上料控制系统满足的工况约束条件的分析,根据上料总量最大化原则建立工况约束条件;然后基于工况约束条件,建立上料系统车制协同控制模型;最后根据采集的槽下配焦总量和槽下配矿总量与车制协同控制模型中的参数进行匹配,识别当前上料系统的上料车制并选择合适车制进行上料,实现高炉上料系统的多车制协同控制。本发明不仅可以提高高炉上料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和可靠性,且为高炉的稳产、高产创造了技术条件和设备条件,还可以适用于国内现有高炉上料控制系统的改造。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车制 协同 控制 高炉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多车制协同控制的高炉上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高炉上料系统车制矩阵的标记分配机制;采用四车制时,先依次进行两车焦碳的上料并在第二车焦碳上料完成时候进行车制矩阵的标记,然后再进行两车矿石的上料并在第二车矿石上料完成时候进行车制矩阵的标记;以此类推,只要遇到焦碳上料完成的矩阵标记,则进行两车矿石的上料;只要遇到矿石上料完成的矩阵标记,则进行两车焦碳的上料;采用五车制时,先依次进行两车焦碳的上料并在第二车焦碳上料完成时候进行车制矩阵的标记,然后再进行三车矿石的上料并在第三车矿石上料完成时候进行车制矩阵的标记;以此类推,只要遇到焦碳上料完成的矩阵标记,则进行三车矿石的上料,同理,只要遇到矿石上料完成的矩阵标记,则进行两车焦碳的上料;步骤二、确定高炉上料系统工况约束条件,并对高炉上料系统工况约束条件的各项参数进行初始化;高炉上料控制系统必须满足相应的工况约束条件才可进行正常工作,其中工况约束条件包括:高炉东、西焦集中斗最大容量
,高炉东、西矿集中斗最大容量
,炼铁工艺焦/矿比例
和高炉上料系统的料车车制
;步骤三、通过对高炉上料控制系统满足的工况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根据高炉上料总量最大化原则建立工况约束条件;工况约束条件为:
(1)
(2)
(3)式(1)、(2)和(3)中:
表示高炉东焦集中斗配焦量,
表示高炉西焦集中斗配焦量,
表示高炉东矿集中斗配矿量,
表示高炉西矿集中斗配矿量,
表示炼铁工艺焦/矿比例,
表示由工艺决定的常数,
表示高炉东、西焦集中斗的最大容量,
表示高炉东、西矿集中斗的最大容量,
表示高炉上料系统的料车车制;步骤四、基于工况约束条件,建立工况约束条件下高炉上料系统车制协同控制模型:
(4)式(4)中:
表示高炉上料总量,
表示高炉东焦集中斗配焦量,
表示高炉西焦集中斗配焦量,
表示高炉东矿集中斗配矿量,
表示高炉西矿集中斗配矿量,
表示炼铁工艺焦/矿比例,
表示高炉上料系统的料车车制;步骤五、实时采集槽下配焦总量和槽下配矿总量,根据采集的槽下配焦总量和槽下配矿总量与车制协同控制模型中的参数进行匹配,判定高炉上料控制系统当前采用的上料车制并选择合适车制进行上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29736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