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湖泊湿地水域水蛭资源增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5612.6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0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成胜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600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湖泊湿地水域水蛭资源增殖方法,其特征是:在湖泊湿地水域设置平台,选择湖泊野生水蛭为用于繁殖的亲水蛭,投放到平台附近,水蛭亲本产卵茧后,自然孵化水蛭卵茧,平台附近湿地水域投放螺蛳、蚌蚬,繁殖幼螺蛳为幼蛭提供饲料,经过2-3年后,增殖的水蛭形成规模,可以有计划的间捕,留足能参与繁殖的亲本,形成水蛭有效繁殖、生长、供应市场的良性循环,使水蛭资源得到增殖;本发明通过人工收集水蛭亲本,进行水蛭的繁殖与增殖,提高湖泊湿地水域水蛭的存有量,增殖湖泊湿地水域水蛭资源,对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提高水蛭的自然产出率,提高水蛭的市场供应率。 | ||
搜索关键词: | 湖泊 湿地 水域 水蛭 资源 增殖 方法 | ||
【主权项】:
湖泊湿地水域水蛭资源增殖方法,其特征是:湖泊湿地水域靠近岸边水域内,每隔100—200米设置一个露出水面的平台,一个平台面积2—10平方米,平台用土为有机质丰富的壤土,平台高出水面10—30厘米,保持平台干湿适度,平台上方设置覆盖物,避免阳光直射;选择湖泊不同地点的野生水蛭作为繁殖的水蛭亲本,投放到平台附近水域内,保持平台土壤湿润,诱导水蛭到平台产卵茧,水蛭亲本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自主交配、产卵茧,待水蛭亲本平台上产卵茧,保持平台适宜的温湿度,水蛭卵茧自然孵化;平台附近的湿地水域投放螺蛳、蚌蚬进行增殖,促其繁殖幼螺蛳、幼蚌蚬,作为幼蛭饲料,待卵茧孵化出幼蛭时,幼蛭自然爬到湿地水域内,依靠幼螺蛳、幼蚌蚬为饲料,自然摄食生长,加大湿地水域水蛭增殖区人工保护力度,禁止采捕水蛭行为,保护幼蛭生长不受干扰;以后每隔1个月的时间,在湿地水域人工投放增殖螺蛳,便于幼螺蛳的大面积扩繁,满足幼蛭的摄食,根据幼蛭分布状况,每次每亩水域投放螺蛳50—100千克,满足水蛭的摄食;经过2—3年的水蛭繁殖与增殖,使水蛭逐渐形成规模优势,能够自行扩大繁殖种群、扩展水蛭繁殖与生长空间,使湖泊湿地水域水蛭数量明显增多,这时可以进行有计划的间捕,留足能够参与繁殖的亲本,形成水蛭有效繁殖、生长、供应市场的良性循环,使湖泊湿地水域水蛭资源得到有序有效的持续增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成胜,未经杨成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5561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