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套作大豆苗期藤蔓化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4789.4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1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国;杨文钰;闫艳红;邹俊林;佘跃辉;武晓玲;雍太文;王小春;杨峰;刘春燕;宋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G06Q10/04;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冯琼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农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套作大豆苗期藤蔓化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得加权蔓生指数,检测套作大豆的藤蔓化程度。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套作大豆的藤蔓化程度,为选育适合套作的大豆品种提供依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套作 大豆 苗期 藤蔓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检测套作大豆苗期藤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于玉米收获期获得套作大豆形态指标数据Xr,根据不同大豆材料相同形态指标的所述套作大豆形态指标数据Xr获得套作大豆形态指标数据平均值Xar;于玉米收获期获得净作大豆形态指标数据Xs,根据不同大豆材料相同形态指标的所述净作大豆形态指标数据Xs获得净作大豆形态指标数据平均值Xas;步骤2:获得套作大豆形态指标的蔓生指数IV;所述蔓生指数IV=|1-Xr/Xs|÷|1-Xar/Xas|;根据相同大豆材料不同形态指标的所述蔓生指数IV获得套作大豆形态指标的蔓生指数平均值;步骤3:根据所述蔓生指数IV与所述蔓生指数平均值,得到相关系数ri;根据所述蔓生指数IV与所述相关系数ri,获得套作大豆的加权蔓生指数;
其中,i为1~n中任意整数,所述n为所述套作大豆形态指标的项数;
为指数权数,所述指数权数为第i个形态指标在所述形态指标中的重要程度;步骤4:对不同大豆材料的所述套作大豆的加权蔓生指数计算平均值,获得第一平均值;对不同大豆材料的所述套作大豆的加权蔓生指数计算标准差,获得第一标准差;根据所述第一平均值和所述第一标准差,获得第一藤蔓化系数和第二藤蔓化系数;所述第一藤蔓化系数为所述第一平均值与所述第一标准差的和;所述第二藤蔓化系数为所述第一平均值与所述第一标准差的差;取所述套作大豆的加权蔓生指数与所述第一藤蔓化系数、所述第二藤蔓化系数比较,所述套作大豆的加权蔓生指数大于所述第一藤蔓化系数的材料为极重度藤蔓化类型,所述套作大豆的加权蔓生指数小于所述第一藤蔓化系数且大于所述第二藤蔓化系数的材料为中间类型,所述套作大豆的加权蔓生指数小于所述第二藤蔓化系数的材料为极轻度藤蔓化类型;对不同大豆材料的所述中间类型的套作大豆加权蔓生指数计算平均值,获得第二平均值;对不同大豆材料的所述中间类型的套作大豆加权蔓生指数计算标准差,获得第二标准差;根据所述第二平均值和所述第二标准差,获得第三藤蔓化系数和第四藤蔓化系数;所述第三藤蔓化系数为所述第二平均值与所述第二标准差的和;所述第四藤蔓化系数为所述第二平均值与所述第二标准差的差;取所述中间类型的套作大豆加权蔓生指数与所述第三藤蔓化系数、所述第四藤蔓化系数比较,所述中间类型的套作大豆加权蔓生指数大于所述第三藤蔓化系数的材料为重度藤蔓化类型,所述中间类型的套作大豆加权蔓生指数小于所述第三藤蔓化系数且大于所述第四藤蔓化系数的材料为中度藤蔓化类型,所述中间类型的套作大豆加权蔓生指数小于所述第四藤蔓化系数的材料为轻度藤蔓化类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5478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