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水稻的栽培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11809.1 申请日: 2012-12-04
公开(公告)号: CN102960168A 公开(公告)日: 2013-03-13
发明(设计)人: 乌忆涛;鲍敏辉;牟庆顺;沈正飞;肖厚华;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 郎溪县种子管理站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16/00
代理公司: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地址: 242100***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水稻的栽培方法,包括选育良种、培育壮秧、大田栽培、主要病虫害防治;本发明提高土壤保土、肥、水和抗寒、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功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化肥施用量,为农民节本增收,为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杂交 水稻 栽培 方法
【主权项】:
一种杂交水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面:(1)选用良种: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是夺取水稻稳产、高产的前提,根据皖南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等条件,一季中稻品种选择应以“优质、丰产、多抗”为主,熟期以早、中熟品种为宜,水源较充足的田块,选购全生育期137天左右的中熟品种;水源较缺的田块,选购全生育期134天左右的中早熟品种;(2)培育壮秧2.1、秧田选择:冬前就近大田选择疏松肥沃旱地或排水爽畅的稻田作秧田,按要求培肥,秧田与大田按1:20预留;播种前15‑20天施肥、整畦;按亩大田准备0.75‑1公斤杂交稻种子、预先处理;整理好苗床择期稀播,每平方米净苗床播芽谷种子35‑40克;机械插秧龄在20天左右为宜,不超过25天;手工插秧秧龄在30天为宜,不超过35天,提倡应用壮秧剂培育旱育秧、提升秧苗素质,旱育秧营养土采用大田表土晒干筛细土,施用壮秧剂64‑66g/m2,露地湿润育秧采用稀土播半旱式育秧;2.2、秧田培肥:要求年前培肥苗床,施腐熟农家粪1980‑2000公斤/亩,施后耕翻土中,播种前15‑20天每亩施三元素复合肥35‑40公斤,耕翻1‑2次,将土肥充分混匀;或播种前施旱育壮秧剂,化学肥料和壮秧剂仅施于苗床土壤中,盖种土不施;2.3、适期播种:皖南一季中稻,播种以5月上旬为最佳时宜,这样可以使水稻抽穗扬花期有效避开8月上中旬的高温热害天气,确保水稻在抽穗扬花期免受高温热害影响;2.4、秧田追肥:2.5叶期追施“断奶肥”,每亩追尿素3.5‑7公斤;移栽前3‑4天每亩追5‑10公斤尿素作“送嫁肥”;2.5、秧田防治病虫害:苗床要特别注重灰飞虱、矮缩病和稻瘟病的防治;(3)大田高产栽培技术3.1、整田:要求做到:“深、软、肥、平”,“深”指的是逐年加深犁田的深度,以增加根域的范围和容肥量,为根系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软”指的是田内的土块大而硬不利于扎根和养分的释放,而松软的土壤保水透水、保肥释肥能力均好,对水稻生长有利,故土壤粘重的 田要注意沤田和精耕多耙,而沙性重的田只能轻耙,以防土壤过密实,很难插秧;“肥”指的是结合翻耕施入有机肥将其翻入下层,为稻根扎深创造条件;“平”指的是稻田内要进行水层管理,田面越平,水层管理的效果越好,如高低不平,则高处结板,低处水深,全田生长不整齐,油菜、小麦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及四周田坎的杂草,放水泡田,然后按要求牛犁或拖拉机犁并耙平,浅水待插秧;3.2、配方施肥:一季中稻亩产650㎏稻谷,一般亩需肥量氮磷钾比例按3‑4:1‑1.5:2.5‑3配比,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按6:2‑2.5:2‑2.5作基肥、分蘖肥、穗肥,钾肥按7:3‑3.2作基肥、穗肥,增施肥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施肥时要掌握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结合,其他元素缺啥补啥;深层施肥与表层施肥结合等原则,充分利用肥料资源,避免肥料损失,提高肥效;3.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决定,从品种类型看,一般分蘖力弱,秆矮,株型紧凑,叶片短、挺直的品种宜密,反之宜稀;从秧龄看,长岭秧比短岭秧宜密;从土壤水条件看,肥田宜稀,瘦田宜密,但特别瘦薄和施肥水平低的田,只能略密;从地区情况看,气温较高、雨量较多的地区宜稀,反之宜密;从前作、栽插时期看,迟栽的比早栽的宜密,一般情况人工插秧田株行距为8寸×5寸左右,亩穴数达到1.7万穴左右,每穴4‑5个茎蘖苗,每亩7.5万左右基本苗,人工拉线栽插,机插秧田株行距为9寸×5寸(宽行窄株),亩播1.6万穴左右,每穴2‑3苗; 3.4、水浆管理:对人工插秧田,水稻移栽大田后,水浆管理要采取“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苗拷田(拷田时一定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当全田总茎蘖达到17万时就要开始拷田控制,如生长旺、叶色深、有徒长现象,宜早拷、重拷;如生长慢、叶色淡,宜迟拷、轻拷;如新生白根多,杂有一些黄根,拷的可迟些、轻些;如黑根很多,就要早拷、重拷),深水(3‑5cm)孕穗杨花,后期干干湿湿”的原则,收获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以免降低粒重;对机械插秧田,因机插秧苗植株小,植伤重,缓苗期长,大田间的水浆管理以“浅”和“勤”为原则,机插秧后,及时开好“平水缺”,排尽田面积水,自然落干,搁田3‑5天,以增加土壤通气,避免肥、药产生的危害,促进根系的生长,又能防止客田串水或遇大雨造成田间水层过深,导致漂苗、倒苗或淹没秧梢而烂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郎溪县种子管理站,未经郎溪县种子管理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1180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