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0万干船坞并联建造船只出坞的牵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6393.4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3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成彬;钱峰;李士达;董仲伟;刘青;韩小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3/00 | 分类号: | B63C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0万干船坞并联建造船只出坞的牵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针对在干船坞内并联建造好的两只船体,用缆绳和浮球进行封固;2.坞门开起,坞内压水,并联船体浮起;3.在朝向坞门的所述先出坞船体尾部中间用缆绳栓设拖轮实现出坞;最后实现后出坞船体的出坞。本发明根据30万干船坞船只并联建造的实际情况,设计并确定船只进出坞的牵引工具的选取及封固的顺序,牵引的过程控制,与拖轮之间的配合等;并设计了此过程中干船坞压水时的封固情况、牵引时船只的封固情况、船只出坞时的漂浮情况;利用绞车的布置及配合、牵引车的控制等方式保证船只安全顺利快速的出坞。 | ||
搜索关键词: | 30 船坞 并联 建造 船只 牵引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30万干船坞并联建造船只出坞的牵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针对在干船坞内并联建造好的两只船体,用缆绳和浮球进行封固;所述封固包括:两个船体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浮球,且所述浮球固定于先出坞船体的侧舷;分别用漂浮缆与小车缆两种缆绳连接码头的缆桩和牵引小车;两侧码头位于坞门顶端处分别设置连接各自一侧船体的绞盘缆,所述绞盘缆分别连接了各自一侧位于码头上的导缆辊(4)和绞盘(5);S2、坞内压水,坞门(9)开起,在封固的作用下使两只并联船体以相对位置固定的方式浮起;在坞门外先出坞船体的一侧设置浮球;S3、在朝向坞门的所述先出坞船体尾部中间用缆绳栓设第一拖轮(11);解掉所述漂浮缆,利用所述绞盘缆、牵引小车及第一拖轮(11)牵引所述先出坞船体实现出坞;S4、当所述绞盘缆接近正横时,在所述先出坞船体尾部利用尾部导缆孔绑带第二拖轮(12),且在同侧码头外备设实现监护应急的第三拖轮(13),继续牵引出坞;S5、当所述先出坞船体的船身中间导缆孔露出另一条不动船尾部时,绑带第四拖轮14,所述第三拖轮(13)仍处于同侧码头处;S6、当所述先出坞船体的艏部导缆孔露出另一条不动船尾部时,绑带第五拖轮15,并牵引船体的向外移动,达到出坞;其中,所述第二拖轮(12)和所述第五拖轮(15)逐渐调整至正横状态,所述第四拖轮(14)保持与所述出坞船体平行状态,所述第三拖轮13仍处于同侧码头处;S7、后出坞船体依靠同侧的所述绞盘缆、牵引小车牵引出坞,同时在另一侧分别在船尾和船艏通过导缆孔绑带正横状态的拖轮,船身中间导缆孔绑带平行设置的拖轮,而船艏前方中间设置牵引拖轮;同侧码头外设置监护应急拖轮,最终实现出坞目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0639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摄像机位置智能调整系统
- 下一篇:一种视频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