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处理地下水铬(VI)污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40772.8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3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俊华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处理地下水铬(VI)污染的方法,属污水处理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主要是以双羟基金属氧化物作为可渗透性反应墙的反应物质,在地下水路两端设置阴、阳电极室,在阳极侧设置填充有双羟基金属氧化物的可渗透性反应墙体,在直流电源电压作用下,以动电子式辅助加速地下水铅(VI)污染物向阳极可渗透性反应墙体侧的迁移速度,因而使含铬的废水经处理后减小了铬(VI)离子的浓度。本发明方法中的双羟基金属氧化相可再生后重复使用。本发明方法为一种高效、安全、快速的地下水铬(VI)污染处理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处理 地下水 vi 污染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高效处理地下水铬(VI)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调查好矿小废液地下水路铬(VI)污染情况及水流方向,在水流下游处设置一填充有双羟基金属氧化物反应介质的可渗透性反应墙体;在山路上游端和下游端分别设置有负极和正极,并施加一定的直流电源电压;通电时使地下水路含铬(VI)污染物向下游处的正极迁移,并被可渗透性反应墙体的双羟基金属氧化物反应介质吸附固定;最终使被处理的地下水路含铬废水的铬浓度大幅度降低;所述的反应介质双羟基金属氧化物为水滑石或Friedel盐化合物,将其在400~500℃温度下焙烧4小时,然后将其作为反应介质填充入渗透性反应墙体;所述的施加直流电压为30~60V;所述的双羟基金属氧化物反应介质在处理废水后,可使用Na2CO3溶液进行再生,再生后的填料在焙烧后可再次作为反应介质使用;而被吸附固定的铬(VI)可进一步浓缩提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俊华,未经胡俊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44077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通信OPGW通信线路防振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A柱隔空腔用音密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