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8199.9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1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胡淘;胡松;邢薇;徐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7/00 | 分类号: | G02B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是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它包括三个压电陶瓷驱动点,三个电容传感器探测点,动镜的解耦算法;该方法根据压电陶瓷驱动点的位置,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的位置,经过推导得出动镜的解耦算法,从而给出驱动点应该执行的位移,以达到控制动镜的目的,满足动镜的调整需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调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动镜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压电陶瓷的驱动点的位置和电容传感器的探测点的位置,得到动镜的解耦算法,解耦算法给出驱动点应该执行微调整的位移,实现控制动镜微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S1:以动镜模型半径为r2的外圆周上均匀排列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步骤S2:以动镜圆心为原点、以动镜表面为X‑Y平面,建立动镜坐标系,并将第一电容传感器的驱动点设于X轴上;步骤S3:利用动镜坐标系,获取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的坐标;步骤S4:以动镜框中心为圆心、动镜框平面为X‑Y面,建立世界坐标系;步骤S5:将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X、Y坐标由其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在动镜坐标系下的X、Y坐标代替,获得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步骤S6:以动镜模型内环半径为r1的内圆周上均匀排列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设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到圆心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为θ,获取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步骤S7:利用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确定动镜框平面的第一法线nZA;步骤S8:利用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确定动镜框平面的第二法线nZB;且设第一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二压电陶瓷驱动点、第三压电陶瓷驱动点确定的平面与第一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二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第三电容传感器探测点 确定的平面共面,及第一法线nZA与第二法线nZB平行;步骤S9:利用驱动点的第一压电陶瓷、第二压电陶瓷、第三压电陶瓷,探测点的第一电容传感器、第二电容传感器、第三电容传感器之间与θ角的几何关系,获得第一压电陶瓷、第二压电陶瓷、第三压电陶瓷,探测点的第一电容传感器、第二电容传感器、第三电容传感器之间的解析关系以及矩阵关系的表达式为:ZB=B‑1AZA,A是关于压电陶瓷驱动点位置关系的系数矩阵;B是关于电容传感器探测点位置关系的系数矩阵;ZA是关于压电陶瓷驱动点的位置矩阵;ZB是关于电容传感器探测点的位置矩阵;通过求数值矩阵拟矩阵获得传动方程,对矩阵A,B的表达式进行验证,解析结果与数值结果一致,验证矩阵A,B的表达式无误,实现动镜微调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08819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