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无纺布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61735.0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7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齐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德生 |
主分类号: | D06M23/00 | 分类号: | D06M23/00;D06M13/188;D06M13/224;D06M13/02;D06M11/47;D06M13/152;B01J1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45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无纺布,该复合无纺布包括三层,该三层是中间层和分别位于中间层两侧的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中间层所用原料为七孔中空聚酯纤维,该中空纤维中含有相变调温微胶囊,该相变微胶囊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取,以聚脲型树脂为囊壁,该微胶囊所含的相变材料为癸酸、月桂酸、硬脂酸甲酯、C17~C19的直链烷烃的混合物。由于该复合无纺布的中间层采用的是七孔中空聚酯纤维且中空纤维所用纺丝原料中含有相变调温微胶囊,所以其对温度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同时第一表面层所采用的皮芯纤维含有纳米级二氧化钒,二氧化钒是一种红外敏感材料,其可以根据外界红外线的变化对红外线进行投射或反射,因此该复合无纺布具有控温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无纺布 | ||
【主权项】:
一种复合无纺布,该复合无纺布包括三层,该三层是中间层和分别位于中间层两侧的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中间层所用原料为七孔中空聚酯纤维,该中空纤维中含有相变调温微胶囊,该相变微胶囊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取,以聚脲型树脂为囊壁,该微胶囊所含的相变材料为癸酸、月桂酸、硬脂酸甲酯、C17~C19的直链烷烃的混合物,上述四种相变材料的质量比为(1.03‑1.29)∶(0.88‑0.91)∶(0.68‑0.73)∶(1.25‑2.36),相变材料与聚酯原料的质量比为(6‑16)∶(88‑96),所述相变调温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300‑366纳米,中间层采用纺粘法制备,中间层的厚度为0.11cm‑0.63cm,第一表面层所采用的是皮部分原料为聚苯硫醚、芯部分原料为聚丙烯的皮芯纤维,其中聚苯硫醚材料中含有红外敏感材料,该红外敏感材料为纳米级二氧化钒,该纳米级二氧化钒的平均粒径为236‑266纳米且其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的粒径比<1.36,该纳米级二氧化钒与其所在的皮芯型纤维的总质量的比例为(4.3‑8.6)∶(76‑98),第一表面层中的皮芯纤维中聚苯硫醚与聚丙烯的质量比为(60‑75)∶(45‑50),第一表面层的厚度为0.34‑0.77cm,第一表面层采用纺粘法制备,第二表面层为采用的是皮部分原料为聚丙烯腈、芯部分原料为聚酰胺的皮芯纤维,其中聚丙烯腈材料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该紫吸收剂为纳米级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该纳米级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的平均粒径为276‑311纳米且其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的粒径比<1.12,该纳米级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与其所在的皮芯型纤维的总质量的比例为(5.6‑8.3)∶(87‑102),第二表面层中的皮芯纤维中聚丙烯腈与聚酰胺的质量比为(56‑64)∶(51‑67),第二表面层的厚度为0.27‑0.69cm,第二表面层采用纺粘法制备,中间层、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之间采用针刺法进行复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德生,未经齐德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46173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