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尺寸可控聚吡咯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8312.5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2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廖耀祖;钱微;王霞;李晓燕;李颖;余灯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3/06 | 分类号: | C08G7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尺寸可控聚吡咯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即将吡咯和引发剂溶解于第一种溶剂形成吡咯单体和引发剂共混溶液;将氧化剂溶解于第二种溶剂形成氧化剂溶液;再将引发剂溶液与吡咯单体共混溶液与氧化剂溶液混合后剧烈晃动片刻后静置反应完全后,进行离心、洗涤、干燥等,最终得到尺寸可控聚吡咯纳米颗粒。本发明的一种尺寸可控聚吡咯纳米颗粒的制备步骤简单、高效且可控性高,所得的聚吡咯纳米颗粒其粒径为80~600nm,导电率为10-2~10-7S/cm,可以用于诸如传感器、致动装置、人工肌肉、超电容器、电致变色窗、燃料电池、功能性涂层、超滤膜等应用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尺寸 可控 吡咯 纳米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尺寸可控聚吡咯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吡咯单体和引发剂溶解于第一种溶剂形成吡咯单体和引发剂共混溶液;将氧化剂溶解于第二种溶剂形成氧化剂溶液;再将引发剂溶液与吡咯单体共混溶液与氧化剂溶液混合后剧烈晃动片刻后静置反应完全后,进行离心、洗涤、干燥等,最终得到尺寸可控聚吡咯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的引发剂为2,4‑二氨基二苯基胺;所述的第一种溶剂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所述的氧化剂为次氯酸钠、双氧水、过硫酸铵、重铬酸钾、无水三氯化铁或双氧水/二氯化亚铁;所述的第二溶剂为水或浓度为1.0mol/L的盐酸、硝酸、高氯酸或樟脑磺酸;所述的吡咯单体与引发剂2,4‑二氨基二苯基胺的摩尔比为9~49:1;所述的吡咯单体与氧化剂摩尔比为0.2~2: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44831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像检索/匹配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热带附生花卉天然复合营养液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