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类视觉特性压缩感知的灰度图像篡改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6971.2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9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新;丁霄云;李建华;李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00 | 分类号: | G06T1/00;H04N7/24;H04N7/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类视觉特性压缩感知的灰度图像篡改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图像水印生成与传输,发送端在传输图像之前,首先利用基于人类视觉特性压缩感知的稀疏基变换与测量矩阵生成该图像的哈希值,然后通过安全信道传输哈希值,通过公开信道传输图像给接收端;2)接收端图像检测,接收端利用由可信信道接收到的图像水印,验证由公开信道得到的图像是否经过了篡改;3)接收端篡改定位,当接收端判断出所接收到的图像被恶意篡改后,进一步利用压缩感知的正交匹配追踪重构方法,将差值D进行恢复,从而得到篡改位置图像E。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高检测率、低传输量、快运算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类 视觉 特性 压缩 感知 灰度 图像 篡改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人类视觉特性压缩感知的灰度图像篡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图像水印生成与传输,发送端在传输图像之前,首先利用基于人类视觉特性的压缩感知的稀疏基变换与测量矩阵生成该图像的哈希值,然后通过安全信道传输哈希值,通过公开信道传输图像给接收端;2)接收端图像检测,接收端利用由可信信道接收到的图像水印,验证由公开信道得到的图像是否经过了篡改;3)接收端篡改定位,当接收端判断出所接收到的图像被恶意篡改后,进一步利用压缩感知的正交匹配追踪重构方法,将差值D进行恢复,从而得到篡改位置图像E。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7697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