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氯化铵团聚造粒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1212.4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薛冰纯;梁亚勤;郝青;刘二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G5/00;C05C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1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氯化铵团聚造粒方法,解决了挤压造粒及结晶造粒带来的设备腐蚀性大、成本高、成粒率低以及团聚造粒所生产颗粒色泽差、成粒率低等问题。氯化铵团聚造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氯化铵、尿素、碳酸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转鼓造粒机;向所述的转鼓造粒机内喷入稀硫酸,利用稀硫酸与碳酸钙、尿素的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热造粒,并加入适量蒸汽造粒;然后经过烘干、冷却后筛分得到成品颗粒氯化铵。本发明所造颗粒均匀光滑呈白色,成粒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对设备的腐蚀性小,工艺简单,产能大,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铵 团聚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氯化铵团聚造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氯化铵、尿素、碳酸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转鼓造粒机,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氯化铵80~84份,尿素8~12份,碳酸钙5~10份;(2)向所述的转鼓造粒机内喷入比重为1.41~1.51 g/cm3稀硫酸,稀硫酸的加入量为原料的5~8%,利用稀硫酸与碳酸钙、尿素的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热进行造粒,并加入适量蒸汽,使造粒机内的造粒温度达到40~50℃;(3)原料在转鼓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得到颗粒氯化铵半成品;(4)上述半成品经过烘干、冷却后筛分得到成品颗粒氯化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师范大学,未经山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3121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