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布式架构的临近空间飞行器视景仿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9796.1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6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宗群;廖海林;吕力;田栢苓;曲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国威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飞行模拟技术领域。解决传统视景仿真建模缓慢和对用户建模技术要求较高的缺点,提供一种有效的分布式仿真架构和实时视景仿真相结合的仿真方法,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分布式架构的临近空间飞行器视景仿真方法:所述方法借助于下列三部分装置实现:仿真专用的实时仿真系统以太网络,监控和视景传输专用的以太网络,以及基于光纤的dSPACE监控网络;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布式架构的仿真通信步骤:为分布式仿真调度步骤;实时仿真数据以太网传输步骤;视景仿真步骤。本发明主要应用于飞行模拟场合。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布式 架构 临近 空间 飞行器 仿真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分布式架构的临近空间飞行器视景仿真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借助于下列三部分装置实现:仿真专用的实时仿真系统以太网络,监控和视景传输专用的以太网络,以及基于光纤的dSPACE监控网络:仿真专用的实时仿真系统以太网络,具体组成为:(1)dSPACE实时仿真系统,该系统是由德国dSPACE公司开发的一套基于MATLAB/Simulink的控制系统开发及半实物仿真的软硬件工作平台,本发明采用的dSPACE实时仿真系统配备有两块DS1005处理器,负责运行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飞行器模型和控制方法;(2)xPC Target实时仿真系统,xPC Target是一种高性能的主机‑目标机结构原型环境,负责运行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飞行环境模拟模型和气动参数解算模型;监控和视景传输专用的以太网络,具体组成为:(1)仿真监控机,利用TCP/IP方式与xPC Target实时仿真系统进行通信,实现仿真程序的编译和下载,同时监控实时仿真数据,通过UDP方式传输给视景仿真计算机;(2)xPC Target实时仿真系统,通过该专用网络接收仿真监控机下载的仿真程序,并在仿真中将实时仿真数据传回宿主机监控;(3)视景仿真计算机,通过UDP方式接收仿真监控机发来的实时数据,驱动视景仿真程序,实现实时视景仿真;基于光纤的dSPACE监控网络,具体组成为:(1)仿真监控机,配备有DS817高速串行通讯接口板,通过光纤与dSPACE实时仿真机的DS814高速串行通讯接口板进行通讯,实现仿真程序的下载和仿真控制;(2)dSPACE实时仿真系统,配备有DS814高速串行通讯接口板,接收仿真监控机的仿真控制指令,并上传实时仿真数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布式架构的仿真通信步骤:仿真程序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开发,分别利用xPC Target模型库中的UDP子库和dSPACE公司提供的DS4504以太网实时接口库RTI来实现xPC Target实时仿真系统和dSPACE实时仿真系统的以太网通信,将仿真程序按功能划分为四部分,分别为飞行器模型,控制方法,环境模拟模型和气动参数解算模块,在每一部分仿真程序中添加UDP通信配置模块,先设置好本地的IP地址和数据接收端口,在模块的输入端添加UDP接收模块和解码模块,用于接收前一仿真节点发送来的字节流数据,并利用解码还原得到实际的仿真输入参数数据类型,再在模块输出端添加编码模块和UDP发送模块,将计算后的仿真数据打包为字节流用于数据传输,最后,设置好下一仿真节点即接收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将各部分仿真程序下载到相应的实时仿真系统中,即完成了分布式架构的仿真通信程序开发;分布式架构的仿真调度步骤:分布式仿真架构中采用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和xPCTarget实时仿真系统,在dSPACE实时仿真系统的仿真模块中加入中断模块,利用dSPACE实时仿真系统产生统一的仿真时序中断触发信号,充当整个系统的调度中心,而xPCTarget实时仿真系统均工作在中断模式下,分布式仿真开始后,dSPACE实时仿真系统仿真周期先启动运行,并产生中断触发信号,xPC Target实时仿真系统响应中断触发信号,启动xPC Target实时仿真系统仿真周期,计算完成后产生中断返回信号,进入下一个dSPACE实时仿真系统仿真周期,直到整个仿真过程结束;实时仿真数据以太网传输步骤,分布式仿真开始后,仿真监控机完成监控应用程序的初始化工作,创建SOCKET套接字,绑定UDP发送端口为视景仿真计算机,并发送数据请求响应,一旦视景计算机响应请求建立连接,仿真监控机即可启动分布式仿真,开始实时监控获取来自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和xPC Target实时仿真系统的仿真数据,并定时监控仿真运行状态,通过UDP方式传输打包的仿真数据到视景仿真计算机,直到整个仿真过程结束;视景仿真步骤:是在VC环境中,基于三维重建和OpenGL实现的,分为如下部分:(1)三维重建:在AUTOCAD软件中建立飞行器的三视图,保存为绘图交换文件格式,并在VC环境中建立相应的接口,将三视图的点、边信息读取到数组中保存;在三视图中二维点的基础上,根据三视图的“对应原理”,即“长对正,宽平齐,高相等”的特性,进行点的重建,获取飞行器模型三维点的信息;在三视图中二维边的基础上,根据三视图的“投影匹配性质”,按照三维边在三视图中投影的特征,将三维边分为七类,并建立决策树.将三维边分类,并建立决策树,完成线的重建具体步骤是,将前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依次作为入口,以深度优先方式遍历决策树,按照前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顺序,判断候选投影链接的两个端点是否满足对应原理,最终获取匹配的边线的类型和坐标参数;在上述所获得的三维点、边的基础上,选择相邻的两条边,建立平面法线,根据深度优先搜索,获取平面内的所有边;然后,根据相关性质去除平面内的“伪边”并获取面的“极大环”,保存到相应数据结构中,“极大环”即可描述一个平面;(2)三维显示:在VC环境中,通过OpenGL函数库描绘飞行器的各三维平面,并通过贴图提高显示效果,增强真实性,通过显示列表提高显示效率;根据实时的六自由度飞行信息,通过X、Y、Z方向上的移动和绕轴的转动完成对模型的驱动,实现视景仿真;通过“球形法”建立天空大气模型,基于粒子效果实现飞行器的尾焰,并添加定时器实现“帧同步”,在大气环境中驱动模型实时飞行,并添加不同的视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9979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ABS虚拟现实仿真系统
- 下一篇:路面结构剪切试验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