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硫酸和钼焙砂制备二钼酸铵晶体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6465.X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7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卢伟伟;郭旭明;闫焉服;郭彦辉;许明臣;郭红波;陈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39/00 | 分类号: | C01G39/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王自刚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利用硫酸和钼焙砂制备二钼酸铵晶体的工艺方法,包括:(1)、将钼焙砂、硫酸铵、过硫酸铵和水混合,用硫酸进行预处理;(2)、用氨水进行氨浸,获得钼酸铵溶液;(3)、加入硫化铵进行净化,除去钼酸铵溶液中的金属杂质离子;(4)、对净化液进行蒸发、浓缩和结晶,至一定的溶液比重和pH值后,加入氨水,调控晶核的数量,促使晶体生长,趁热抽滤,烘干,可得二钼酸铵晶体。本发明工艺连续,过程简化,不加晶种,效率提高;以硫酸代替硝酸,成本降低;产物晶体的平均费氏粒径为337μm,平均粒度分布d0.5为412μm,平均松装比重为1.329g·cm-3。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硫酸 钼焙砂 制备 钼酸 晶体 工艺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硫酸和钼焙砂制备二钼酸铵晶体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 (1)、钼焙砂硫酸预处理工艺:在室温条件下,先将工业钼焙砂、硫酸铵和过硫酸铵固体按照质量比等于100:3~5:1~7的比例加入水中,控制钼焙砂与水的质量配比为100:250~300,再缓慢地连续逐滴滴加质量浓度为90~98%的硫酸,并不断搅拌,加入的硫酸与水的体积之比为6.5~9:100,待硫酸滴加完毕后,加热升温至75~95℃,继续反应0.5~1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溶液过滤,用预先加热至75~95℃的质量浓度为1~3%的稀硫酸水溶液洗涤滤饼3~5次,每次所用稀硫酸的体积为滤饼体积的3~5倍,然后再用等体积的水洗涤滤饼2~3次,洗涤过滤完毕,获得含水率在10~15%的湿滤饼,备用;(2)、湿滤饼的氨溶工艺:室温条件下,将湿滤饼加入质量浓度为15~18%的氨水中,湿滤饼与氨水的质量比为1.2~1.6:1,不断搅拌,升温至50~65℃,在此温度下溶解反应30~60分钟,使滤饼得以充分溶解和反应,在溶解反应过程中用15~18%的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8~10,趁热抽滤,得到淡蓝色透明滤液;(3)、滤液的净化工艺:将滤液加热至80~90℃,用质量浓度为15~18%的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在8~10范围,在搅拌下,连续逐滴滴加硫质量含量为8~9%的硫化铵溶液,所加入的硫化铵溶液占滤液体积的比例为0.1~0.3%,硫化铵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反应30~60分钟,静置6小时以上,抽滤,得到除杂后的净化溶液;(4)、蒸发、浓缩与结晶工艺:不断搅拌条件下,将净化溶液在90~100℃温度下进行蒸发浓缩,当溶液的比重达到1.30~1.35 g·cm‑3,且pH值处于6.0~7.5范围时,取液样观察,若发现溶液中产生大量细晶,且溶液变成乳白色,需加入质量浓度为15~18%的氨水进行调节,直至乳白色消褪、透明状小晶粒清晰可辨为止;在结晶过程中需要不断重复此项操作,以避免过多的晶核出现,从而保证一定的晶体粒径;当浓缩液的体积达到初始体积的60~70%时,结晶过程结束; (5)、抽滤、烘干工艺:待蒸发结晶过程结束时,测量此时浓缩液的体积,最后一次性加入质量浓度为15~18%的氨水,加入量为此时浓缩液体积的1.0~1.5%,然后趁热迅速出料和抽滤,取出滤饼,在80~95℃之间烘干5~8小时,可得二钼酸铵晶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5646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接头
- 下一篇:压缩机及压缩机装入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