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部软岩巷道双壳耦合支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4513.0 | 申请日: | 201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0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冲;徐金海;卢爱红;周保精;张连英;万世文;吴锐;李明;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E21D11/10;E21D9/1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双壳耦合支护方法,采用预应力短锚杆全长锚固加固巷道围岩,使巷道浅部围岩形成具有不小于1m厚度的岩壳,利用预留变形层的足够空间充分转化深部高应力能和膨胀变形能;最大限度发挥塑性区承载能力。在巷道变形过程中,对首先发生不连续变形或破坏的区域安装预应力锚索支护,通过巷道表面位移的监测分析,判定锚索支护的最佳时间。通过锚索支护作用使应力集中区向围岩深部转移,减小围岩应力集中对岩壳的破坏,最后架上三维网壳支架,喷射混凝土,使网壳与岩壳在强度、结构、刚度上完全耦合,实现一次成巷全封闭双壳耦合支护。实现了深部软岩巷道工程稳定性的有效控制,其方法简单、易行,安全经济,支护效果好。 | ||
搜索关键词: | 深部软岩 巷道 耦合 支护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双壳耦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巷道围岩特性,通过力学分析、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确定预留变形层(6)的厚度(H):
式中:H为预留变形层(6)的厚度,
为围岩体的内聚力,
为内摩擦角,
为围岩松弛时间,
为围岩滞后变形时间,
为围岩瞬时变形模量,
为长期剪切变形模量,
为围岩泊松比,
为巷道半径,
为一次支护强度,
为原岩应力;b.根据井下运输、通风、设备安装的要求确定巷道设计的毛断面尺寸,根据巷道设计的毛断面尺寸设计三维网壳支架(7);c.根据预留变形层(6)的厚度(H)及巷道设计的毛断面尺寸确定巷道掘进预备空间断面尺寸;d.开挖巷道掘进预备空间,巷道掘进预备空间的断面尺寸大于巷道设计的毛断面尺寸,在巷道掘进预备空间断面与巷道设计毛断面之间形成预留变形层(6);e.采用预应力短锚杆(4)对开挖出的巷道进行锚喷支护,使巷道浅部围岩形成一定厚度的岩壳(3),预应力短锚杆(4)全长锚固,其间排距为0.4m~0.6m;f.对锚喷支护的巷道进行围岩变形观测,待锚喷支护的巷道围岩变形量达到预留变形层(6)的厚度(H)的70%时,开始加打预应力锚索(2)对岩壳(3)进行加固,然后架设三维网壳支架(7);g.待巷道围岩变形量达到预留变形层(6)的厚度(H)时,对架设的三维网壳支架(7)喷射混凝土,形成钢筋网壳衬砌结构,完成双壳耦合支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3451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斜弹簧及其斜弹簧超低频隔振器
- 下一篇:电子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