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需要修建尾矿库的场地干堆尾矿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15194.6 申请日: 2009-12-23
公开(公告)号: CN101758058A 公开(公告)日: 2010-06-30
发明(设计)人: 刘照朗 申请(专利权)人: 刘照朗
主分类号: B09B1/00 分类号: B09B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6211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不需要修建尾矿库的场地干堆尾矿方法。在适宜场地内,构筑底板排渗设施;用尾砂装填土工布砂袋,层层堆砌,形成挡砂边坡;随尾砂排放加高,层层设置排渗管道;使尾矿随排放随脱水,从而把尾矿的流体状态库存方法转化为散体状态堆存方法。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不需要 修建 尾矿 场地 方法
【主权项】:
一种不需要修建尾矿库的场地干堆尾矿方法的具体做法如下:①主体做法是:在适宜堆存的场地内,堆积边坡的坡底线修筑排水沟和挡砂墙,边坡底板铺设排渗褥垫;用土工布袋装填尾砂,按设计坡度逐层堆砌形成挡砂边坡;边坡内设置与排渗褥垫连通的排渗斜管和多层篦梳状排渗管系,以确保边坡砂体自然干燥;场地底板修筑纵向和横向排渗沟,排渗沟上部设置排渗立管和多层篦梳状排渗管系,使尾矿随排放随脱水;所有排渗管道随尾砂堆积向上延伸;挡砂边坡保持高于内部排尾场地1米左右;排尾场地内用尾砂筑堰,隔离成分区,每块分区内应有2条以上立管排渗系统;在分区内,大致呈水平状排尾、堆砂,不留低洼积水区;分区之间高差一般不大于0.5米,一个分区排尾满堰后,令其自行脱水固结,再排尾到其他分区,滩面固结期间,延伸铺设排渗管道;如此逐区、分层排尾,加高堆场;堆场最大高度一般不大于30米,堆积边坡的终了边坡角26~27度,当量坡度1∶2;堆场排尾全部结束后,排渗管外露口封闭,边坡和整平的顶部场地覆填土壤50公分厚度,按一般排土场治理方法恢复生态;②挡砂墙的做法是:高度1米,底宽1米,顶宽0.5米,毛石混凝土结构,墙底与排渗褥垫的底板同标高,墙体设置两层排水管,下层管贴墙底,上层管位于墙体中部,排水管横向间距1.5~2.0米,排水管为工程塑料管,直径50mm,内端插入排渗褥垫的砾石层;③排渗褥垫的做法是:宽度一般不小于8米,开挖到堆场底板下1.2~1.5米,先铺筑细石混凝土垫层厚50~60mm(基岩不铺垫层),垫层之上堆填砾石层——等效粒径d10=30~40mm,不均匀系数<5,厚度1.2~1.5米, 砾石层之上摊铺细石层——等效粒径d10=5~10mm,厚度200mm,细石层之上摊铺粗砂层,厚度80~100mm,最上层覆盖土工布;④排渗斜管与篦梳状排渗管系的做法是:排渗斜管的下端插入排渗褥垫的砾石层,上端平行边坡加高延伸,斜管距离坡面5~6米,沿边坡走向的水平间距30~40米,管径200~250mm;篦梳状排渗管系由横管和肋管连接组成,横管直径150mm,垂直方向层间距4~5米,肋管直径120mm,邻边坡一侧长度3~4米,对侧长度6~8米,肋管水平间距1.5~2.0米;肋管以1%坡度与横管连接,横管以2%坡度与排渗斜管连接;排渗斜管与排渗褥垫连接处和各种排渗管的相互连接处用土工布封闭,不准漏砂;⑤纵向和横向排渗沟的做法是:纵向排渗沟一般布置1条,场地宽大时酌情增设,纵向排渗沟由边坡排渗褥垫通到堆场尾部,坡度不小于2%,横向排渗沟沿纵向排渗沟方向的间距一般为50米,坡度不小于1%;两种排渗沟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沟底开挖到场地底板下1.2~1.5米,沟体宽度约为深度的4~8倍,底板与侧壁涂抹防冲蚀砂浆面层40~50mm(岩石面不抹砂浆),沟内先堆填砾石层——等效粒径d10=30~40mm,不均匀系数<5,厚度1.2~1.5米(顶面与场地底板大致持平),砾石层之上摊铺细石层——等效粒径d10=5~10mm,厚度200mm,细石层之上摊铺粗砂层,厚度80~100mm,粗砂层向排渗沟两侧各扩展8~10米,粗砂层之上覆盖土工布;⑥排渗立管与篦梳状排渗管系的做法是:排渗立管下端插入排渗沟的砾石层,上端随堆场加高垂直向上延伸,立管间距40~50米,管径200~250mm;篦梳状排渗管系由横管和肋管连接组成,横管直径150mm,长 度以接近相邻的排渗管系为准,横管的垂直方向层间距4~5米;肋管直径120mm,两侧长度20~25米(以接近相邻的排渗管系为准),水平间距1.5~2.0米;肋管以1%坡度与横管连接,横管以2%坡度与排渗立管连接;排渗立管与排渗沟的连接处以及各种排渗管的相互连接处用土工布封闭,不准漏砂;⑦挡砂边坡的做法是:用土工布袋装填尾砂,按设计坡度逐层堆砌形成挡砂边坡,土工布砂袋长度一般为1米,直径0.4~0.5米,装填尾砂较粗时,纵向铺砌一层,尾砂较细时,铺砌2层,边坡为分层台阶式结构,分层高度8~10米,台阶宽度一般为2.5~3.0米;⑧规格与材料的要求是:以上方法中所用的排渗管(斜管、立管、篦梳状排渗管等)是一种新型土工材料——塑胶盲排水(渗)管,它由内衬的立体网状塑胶骨架和土工布外套组合而成,各种规格厂家皆有现货出售;以上方法中所用的土工布为120~150克/m2规格,当量孔径0.07~0.2mm,渗透系数1~5cm/s;尾砂堆场每日总排渗水量Q=日产尾砂干基质量×5;纵向排渗沟断面积≥(总排渗水量Q的立方米数)÷500米;横向排渗沟总断面积≥纵向排渗沟断面积×2;尾砂堆场水平投影总面积≥((总排渗水量Q的立方米数)÷0.4米)×3~4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照朗,未经刘照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1519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