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体中总颗粒物吸收系数及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3205.1 | 申请日: | 200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1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殿伟;姜广甲;宋开山;王远东;徐京萍;张柏;王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1/3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果瑞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水体中总颗粒物吸收系数及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它涉及一种总颗粒物及其组分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国内外测定总颗粒物吸收系数时采用甲醇进行萃取去除浮游植物时,不能很好的萃取藻胆素和一些真核色素;采用次氯酸钠进行萃取去除浮游植物时,导致非色素颗粒物吸收和浮游植物吸收系数测定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制作过滤膜样本及空白样;二、将样本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三、计算总颗粒物吸收系数;四、用丙酮萃取过滤膜样本去除浮游植物,保留非色素颗粒物;五、获取非色素颗粒物吸光度;六、计算非色素颗粒物吸光系数;七、计算浮游植物吸收系数。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颗粒 吸收系数 浮游植物 测定 方法 | ||
【主权项】:
水体中总颗粒物吸收系数及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孔径为0.7μm、直径为47mm的玻璃纤维滤膜固定在过滤器上,将待测水体放入过滤器内,经固定在过滤器上的玻璃纤维膜过滤后获取过滤膜样本,同时利用玻璃纤维膜过滤纯水制作两个空白样,步骤二、将步骤一获取的过滤膜样本和过滤膜空白样放入分光光度计中,测定所述过滤膜样本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ODi(λ),其中,λ表示波长,波长λ的范围为380nm~800nm,间隔1nm,步骤三、根据公式a(λ)=2.303×ODs(λ)×S/V计算获得总颗粒物吸收系数a(λ),其中:S为沉积在玻璃纤维滤膜的颗粒物的有效面积,单位m2,V为步骤一所述待测水样的体积,单位m3,ODs(λ)为过滤膜样本在不同波长处的校正后吸光度,由下述公式获得:ODs(λ)=0.392×[ODi(λ)-ODi(750)-(ODib(λ)-ODib(750))] -0.665×[ODi(λ)-ODi(750)-(ODib(λ)-ODib(750))]2式中:ODi(λ)指过滤膜样本在波长为λ处的吸光度,ODi(750)指过滤膜样本在波长为750nm处的吸光度;ODib(λ)为空白样在波长λ处的吸光度;ODib(750)为空白样在波长为750nm处的吸光度;步骤四、将过滤膜样本置于加入50mL丙酮的过滤器上进行萃取,并用滤纸覆盖过滤器,萃取时间为30分钟~60分钟,获取萃取后样本;步骤五、获取非色素颗粒物吸光度:将步骤四获取的萃取后样本及空白样放入分光光度计中,测定所述萃取后样本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ODid(λ),其中,λ表示波长,波长λ的范围为380nm~800nm,间隔1nm;步骤六、根据公式ad(λ)=2.303×ODsd(λ)×Sd/V计算获得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ad(λ),其中:Sd为萃取后沉积在玻璃纤维滤膜的非色素颗粒物的有效面积,m2,V为步骤一所述过滤水样的体积,m3,ODsd(λ)为萃取后样本在不同波长处的校正后吸光度,由下述公式获得:ODsd(λ)=0.392×[ODid(λ)-ODid(750)-(ODidb(λ)-ODidb(750))] -0.665×[ODid(λ)-ODid(750)-(ODidb(λ)-ODidb(750))]2式中:ODid(750)指萃取后样本在波长为750nm处的吸光度;ODidb(λ)为空白样在波长λ处的吸光度;ODidb(750)为空白样在波长为750nm处的吸光度;步骤七、根据公式aph(λ)=a(λ)-ad(λ)获取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7320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入式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块
- 下一篇:一种分词方法和分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