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脸图像自动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46746.5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0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潘春洪;王红侠;吴怀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11/00 | 分类号: | G06T1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人脸图像自动合成方法,用户输入两幅人脸源图像、目标图像和要编辑区域的语义信息,模型匹配模块利用主动外观模型对图像进行自动搜索,提供人脸图像人脸的形状信息和纹理信息;然后利用模型特征点对两幅人脸图像进行形状对齐,使用薄板样条形变把源图像编辑区域的形状对齐到目标图像中对应的区域中;用特征合成模块对源图像和目标图像的对齐后的形状信息和纹理信息进行特征合成,自动生成合成图像;利用遮挡处理模块对合成图像进行去遮挡处理,把源图像的被遮挡区域分割、匹配、最后无缝地融合到目标图像中。与传统的人脸合成不同在于,融合了两幅图像的特征区域,解决了由于目标图像中部分人脸被物体遮挡而导致的图像失真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图像 自动 合成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人脸图像自动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人脸图像自动合成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用户输入两幅人脸源图像、目标图像和要编辑区域的语义信息,模型匹配模块利用主动外观模型对图像进行自动搜索,提供人脸图像人脸的形状信息和纹理信息;步骤2:然后利用模型特征点对两幅人脸图像进行形状对齐,使用薄板样条形变把源图像编辑区域的形状对齐到目标图像中对应的区域中;步骤3:利用特征合成模块对源图像和目标图像的对齐后的形状信息和纹理信息进行特征合成,自动生成合成图像;步骤4:利用遮挡处理模块对合成图像进行去遮挡处理,把源图像的被遮挡区域分割、匹配、最后无缝地融合到目标图像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24674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