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刑事案件的串并案智能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0854.0 | 申请日: | 200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7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和;张建中;陈雷霆;闵帆;何明耘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立琼;吴彦峰 |
地址: | 611731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刑事案件串并案的文本和图像进行准确、高效检索的智能分析方法,它包括提取数据库的图像和文本的数据信息,形成每个案件的多维向量特征;对连续数据和离散符号数据定义一种运算公式进行统一处理和计算;对多维向量赋予不同的权值;采用粗糙集约简技术,再对每个案件的多维向量特征进行维度约简;计算待分析的案件与向量约简后的数据库每个案件的相似度,找出数据库中和待分析案件有关联的串并案件;采用本发明能结合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交互式地进行灵活、柔性的检索和比对,为破案人员提供了更准确的串并案的信息,提高了破案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刑事案件 智能 分析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刑事案件的串并案智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别对数据库中每一个案件的图像数据和文本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步骤2、将提取的数据库中每个案件的图像和文本特征表示为案件的一个向量,从每个案件中所提取的特征组成每个案件的多维向量;步骤3、对案件的每一维向量赋予权值;计算数据库案件之间的相似度,得到相似度矩阵;指定阈值,计算每个案件的领域,得到数据库的领域粗糙集系统1;步骤4、对每个案件的多维向量进行维度约简;去掉案件多维向量中其中一个分量;重复上述步骤3,计算数据库中案件之间的相似度,得到数据库的领域粗糙集系统2;比较步骤3获得的数据库的领域粗糙集系统1与约简后去掉任意一个分量得到数据库的领域粗糙集系统2,如果二者差异显著,不能去掉该分量,否则去掉该分量;重复本步骤的以上内容,直到不能再去掉分量为止;步骤5、计算待分析的案件与向量约简后的数据库每个案件的相似度,找出数据库中和其有关联的串并案件;步骤6、如果对步骤5的分析结果不满意,则重新调整步骤3对每一维向量赋予的权值和阈值,重复步骤3至步骤5,获得新的串并案件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5085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