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5711.0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4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楼祺洪;张寿棋;周军;董景星;魏运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由报警保护电路、按键显示电路、单片机、AD转换电路、温度传感电路、光电隔离电路和热电制冷器驱动电路组成。温度传感电路检测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将其转换为电压量,通过AD转换电路之后进入单片机;由单片机根据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和已设定的参数来产生驱动信号,驱动信号通过光电隔离电路之后,接到热电制冷器驱动电路,从而控制热电制冷器的工作,实现半导体激光器温度的自动控制。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快速、准确地显示和控制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并且能自动断电保护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激光器 温度 控制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报警保护电路(U1)、按键显示电路(U2)、单片机(U3)、AD转换电路(U4)、温度传感电路(U5)、光电隔离电路(U6)和热电制冷器驱动电路(U7),其各个部分的连接关系为:所述的报警保护电路(U1)、按键显示电路(U2)、AD转换电路(U4)和光电隔离电路(U6)都与单片机(U3)相连,所述的AD转换电路(U4)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温度传感电路(U5)相连,所述的光电隔离电路(U6)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热电制冷器驱动电路(U7)相连,所述的温度传感电路(U5)和热电制冷器驱动电路(U7)与一半导体激光器(LD)相连;所述的温度传感电路(U5)内部的连接关系如下:第二电阻(R2)的一端接+5v电压,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半导体激光器(LD)内部的热敏电阻(R6)和双电压放大器的第一运算放大器(Q7A)的正向输入端(3)的节点相连,所述的热敏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接+5v电压,另一端接第一电位器(R5)与双电压放大器的第二运算放大器(Q7B)的正向输入端(5)的节点相连,第一电位器(R5)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Q7A)的负向输入端(2)与该运算放大器(Q7A)输出端(1)相连后再接第三运算放大器(Q8)的负向输入端(10),该负向输入端(10)经第八电阻(R8)与该运算放大器(Q8)的输出端(9)相连,所述的第二运算放大器(Q7B)的负向输入端(6)与输出端(7)相连后再接第三运算放大器(Q8)的正向输入端(12);该正向输入端(12)通过第七电阻(R7)接地;所述的运算放大器(Q8)的输出端(9)连接到所述的AD转换电路(U4);所述的热电制冷器驱动电路(U7)内部的连接关系如下:电桥驱动芯片(Q5)的输入端IN1和IN2接所述的光电隔离电路(U6)的输出端;Vss端接+5v电压,Vs端接+8v电压,ISEN A端接第二电位器(R10)的一端,该第二电位器(R10)的中间抽头接地;所述的电桥驱动芯片(Q5)的输出端OUT1和OUT2分别经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接半导体激光器内部的热电制冷器(P5);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与半导体激光器内部的热电制冷器(P5)的节点分别经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接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4571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