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坯铸机扇形段辊列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01064.4 | 申请日: | 200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8581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01-17 |
发明(设计)人: | 马长文;陈松林;李本海;姜中行;徐莉;王国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 |
代理公司: | 首钢总公司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史桂芬 |
地址: | 10004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扇形段变形特征确定的板坯铸机扇形段辊列,同一扇形段内各对辊子的辊缝不是相同数值,调整辊子初始位置时考虑扇形段变形对辊缝的影响。通过测量铸机刚停浇之后扇形段的辊缝,分析扇形段的变形特征。按照两端铰支梁的变形规律将扇形段变形特征量化,反馈分析扇形段辊列需要的调整量,进而对扇形段内弧的辊列分布进行预先调整,抵消扇形段弹性变形对辊缝的影响,使实际生产过程中扇形段辊缝趋向更为一致的分布。该辊列分布适用于多种大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辊列分布的优化,能够有效防止因扇形段固有弹性变形引起的板坯中心偏析。 | ||
搜索关键词: | 板坯铸机 扇形 段辊列 | ||
【主权项】:
1.一种板坯铸机扇形段辊列,由板坯铸机扇形段的辊子排列形成,其特征是:同一扇形段内各对辊子的辊缝不同,按照扇形段变形对辊缝的影响来调整辊子的初始位置,通过下式确定扇形段变形引起的辊缝最大增量: 当辊缝最大增量大于0.2mm后且仅调整扇形段内弧辊列,中间辊的调整量为Mmax,其余辊子调整量按照四次方曲线确定: 其中:n为扇形段内辊子对数,l1为从中间辊向前数的辊号,Ml1为中间辊前面第l1对辊子辊缝的增量,l2为从中间辊向后数的辊号,Ml2 为中间辊后面第l2对辊子辊缝的增量,M0为中间辊辊缝的增量,Mmax 为辊缝最大增量,l为从中间辊向两侧数的辊号,Nl为中间辊向两侧第l根内弧辊子的调整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2000106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自动连续工业分析仪的送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推拉力测试治具